环球360管理系统入口 首页 > 新闻公告 > 医院新闻
抗疫“家”力量
发布时间:2022-04-10来源:浏览:


“每一次相见,都是久别重逢”,这句话仿佛特别贴合当下疫情下的工作生活状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的家庭夫妻双双奔赴战“疫”一线;有的家庭为支持一线家人安心坚守,默默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责任。让我们走近颍医抗疫家庭,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在疫情防控一线,颍医有很多这样的家庭,他们是夫妻,是父女,是爷孙……他们以爱之名,勇敢坚守,并肩战疫,携手逆行,凝聚起抗击疫情的温暖力量,书写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岳峰,岳静诗是父女俩,二人都奋战在抗疫前线,爸爸在隔离点为隔离人员送关怀,女儿则每日奔波于各大乡镇中完成核酸采集任务。


孙莹莹和沈华林夫妻两个双双奋战在一线,两个孩子由奶奶看着。沈华林,党员,在一线支援谢桥矿核酸采集,孙莹莹是神经外科护士,留守科室,是一线的预备队员。


王梦蝶,急诊科护士,怀孕六个月,老公来桥宝是药房工作人员,外派到一线采核酸,王梦蝶的姨蔡允秀,本应明年退休,今年高考体检的收尾工作还没结束,又投身第一线发热门诊。


刘洋、刘剑兄弟两人为急诊科医生,刘剑在医院门岗执勤,刘剑两个小孩,目前由父母照顾,刘洋外派到一线采集核酸。


骨二科的祁钱乾,党员,外派到谢桥矿区采集核酸,并随时出发至各乡镇支援,他的妻子周媛是手术室里的一名医护,随时在岗参与黄码以及未出核酸结果的产妇病人等手术,是抗疫第二阶梯的后备人员。


陶建,中共党员,一直参与我县核酸检测筛查重点人群采样工作,他的妻子于竹筠也在一线进行核酸采集任务,孩子目前由爷爷奶奶照顾。


检验科郑雪和急诊科蔡宁是一对夫妻,两人在去年共同支援六安抗疫后,今年再次投身到抗疫工作中,男方在一线采集核酸,女方则坚守在实验室检测核酸。


卢浩,谢桥中心医院医共体执行院长。疫情爆发以来,不分白天黑夜,他一直坚守在谢桥抗疫一线;他的妻子周澜是心内二科护士长,身为核酸采集大队成员多次深入疫情最严重的谢桥矿点进行核酸采集。目前两人3岁的孩子由奶奶在老家照顾。


郑菊,神经内二科医师,党员;张龙,肿瘤内科医师,夫妻两人均在一线采集核酸队伍,两岁半的孩子暂住于南方父母家。


刘丽和张振夫妻两个双双坚守岗位,张振,药剂科,外派到一线采集核酸,他的弟弟李松山是医共体工作人员,在幸福小区隔离点支援,刘丽留守科室,是一线预备队员。


神经外科张羽和呼吸内一科潘海两人是夫妻,均外派参加核酸采集,两人的两个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


江燕,心内一科护士,3月28日报名去杨湖一线参加核酸采集,29日结束任务后返回科室正常值班,她的丈夫王玉报是麻醉科医生,4月2日参加新集镇一线核酸采集,3日在八里河参加核酸采集。

微信图片_20220409085243.jpg


疫情爆发以来,儿二科卢传银一直坚守科室,丈夫尤宇武则去隔离点支援,家中1个小孩由父母看护。


儿一科谢衡坚守一线,诊治隔离患者,妻子冉献丽在手术室工作,两人的两个孩子由姥姥姥爷照看。


宋丹丹,耳鼻喉科护士,目前外派去乡镇一线采集核酸,丈夫杨虎是麻醉科医师,暂时在科室负责医院特殊病人(黄码,红码患者)的手术麻醉。夫妻二人有两个小孩(3岁和8岁),目前由外公外婆看管。


顾东路和卜令奎是一对夫妻,顾东路在呼吸内二科坚守岗位,卜令奎现在老医院黄码区支援,两个孩子目前由宝宝姥爷看着。


老年病科杨巧云在黄码病区支援,丈夫刘畅留守肾内科值班,有个1岁多的宝宝在家由爷爷奶奶带着。


黄作彪,麻醉科主任,一直在科室负责黄码病区手术室麻醉设备筹建工作,妻子李倩一直外派谢桥矿参加核酸采集工作。目前孩子由爷爷奶奶看管。


儿一科汪才胜在一线参与核酸采集工作,主要负责谢桥矿区,妻子徐瑞,一直坚守骨一科,两个孩子目前由姥姥看护。


周阳,环球360会员注册人事科工作人员,3月29日派驻幸福小区隔离点工作。他的父亲周标,58岁,是一位感染科医生,从疫情爆发以来一直从事一线的接诊治疗工作;母亲白皊,57岁,财务科副主任,管理南区财务收费工作,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在负责发热门诊收费工作。家中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平时也靠亲戚帮忙照看。周阳的儿子刚满两岁,在他进驻隔离区后,妻子从老医院搬至单位宿舍,母子生活多由岳父母帮忙照看。


一个个平凡的家庭

一段段不平凡的抗疫故事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抗疫战中的“小家大爱”

相信在更多“最美家庭”的努力下

疫情终将过去

繁花似锦春又来!


版权所有: 环球360会员注册 - 环球360管理系统入口   备案:皖ICP备15025415号-1     公安备案号:34122602000431
医院地址: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甘罗路566号                咨询电话:0558-282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