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一阵匆忙、杂乱的脚步声打断了儿科病房短暂的宁静,一对夫妻抱着一个九月龄宝宝急匆匆来到诊室,自诉患儿全身出现大量皮疹,当地诊所医生建议直接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当时正在坐诊的吴琎医师立即给患儿查体,发现面部、颈部及四肢可见大量出血点,额部皮肤可见散在瘀斑,当地卫生院血常规显示血小板数目极低,已达危急值,吴琎医师紧急电话请示上级医师。
冯广彬医师了解病情后,迅速对患儿进行评估,考虑患儿目前病情危重,有进一步发展为脑出血可能,需要立即收住院治疗,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监测生命体征以及止血、应用激素降低出血倾向、提升血小板及对症治疗。患儿年龄小,血管较细,且血小板数目极低,迅速为患儿抽血检查,开通静脉通道。1小时后患儿面部及腹部皮下出血点增多,且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有出血加重可能。
此时,接到检验科报告此患儿危急值的电话,血小板数目进行性下降至24,彭琼副主任得知患儿病情后,与示范病区冯广彬医师和吴琎医师临时成立治疗小组,为患儿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该患儿血小板低于25,且伴发广泛出血,穿刺部位出血不止,属于重度出血病例,有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指征,治疗小组决定为患儿输注静丙。夜间,治疗小组及值班护士刘梅、李晨多次察看患儿有无进一步出血表现,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经过一整夜的奋战,患儿血小板升至29,但数值仍属于危急值,林仁德科主任经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结合辅助检查决定,再次为患儿输注静丙,次日,患儿血小板数目终于升至147,脱离危险。最终经过示范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患儿复查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达到出院标准,病愈出院。
科普知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瘀点、瘀斑,常伴发鼻腔及牙龈出血,严重者甚至可出现颅内出血。病人病情可因感染等诱发因素而骤然加重,而部分病人仅有血小板减少而没有出血症状。
典型症状
1.皮肤和黏膜出血
反复的皮肤和黏膜出血,主要表现为针尖样大小的出血点,四肢分布较为多见,出血点多不对称。
2.鼻腔和牙龈出血
鼻腔和牙龈出血是比较常见的黏膜出血症状,一般患者均可由此症状。
3.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为严重的出血,该症状比较少见,病人病情可因感染等而骤然加重而出现该症状。
4.神经系统异常
主要表现有头痛、淡漠、失语、惊厥、谵妄、偏瘫、视力障碍、意识紊乱等,变化多端。
5.微血管病溶血
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变深。
6.肾损害表现
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7.发热
该症状见于半数病人,可为低烧、高烧等不同热型。
8.其他症状
乏力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的临床症状,多因失血性贫血引起。
并发症
失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易反复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紫癜、瘀斑及外伤后止血不易等,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亦很常见,反复出血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
颅内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感染等诱发因素作用下病情加重,更易出现颅内出血,病情稳定的患者很少出现颅内出血。
失血性休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病情加重,出血量多,超过了机体的代偿水平后继续出血,患者可出现低血压、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休克症状。
健康宣教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起病一般比较隐匿,若患者出现反复的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时,并且不是因为外伤引起该症状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尽早找出致病原因,予以对症和对因治疗。
就医指征: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必要,重视体检中的血常规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血小板降低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皮肤的出血点出现持续增多,黏膜也出现较多出血点,且黏膜出血如口腔等出血后不易停止,应及时就医。
已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若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水疱,则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刻就医。
就诊科室: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血液科就诊。
当患者年龄较小,为婴幼儿或者儿童时应到儿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蛋白尿、血尿到肾内科就诊。
供稿:朱雪
版权所有: 环球360会员注册 - 环球360管理系统入口 备案:皖ICP备15025415号-1 公安备案号:34122602000431
医院地址: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甘罗路566号 咨询电话:0558-2829623